攝太歲

攝太歲

攝太歲

攝太歲 是一種民間信仰,台灣稱安太歲,由於華人對 太歲 神降禍的畏懼,當 太歲 運行到某個生肖的位置,屬該生肖及其相對生肖者,如鼠年, 太歲 本命沖屬鼠者,對沖屬馬者,謂之「犯 太歲 」。


▲圖:別以為只有老人家才「攝太歲」

「犯 太歲 」者唯恐觸怒 太歲 於己不利,便於當年全年祭拜 太歲 神,以求 太歲 神保佑自己消災免禍,此活動便是華人所謂的「 攝太歲 」,香港人稱攝 太歲 。一開始, 攝太歲 是在家中擺設太歲神位,晨昏供奉一年。而今現代工商社會步調繁忙,一般人多到寺廟 攝太歲 ,以趨吉避凶。

「 攝太歲 」這種信仰儀式,可能有南北兩種來源

北:金章宗(1189年-1208年)在位時,母親生重病,於是金章宗命人在道教長春宮(今北京道教白雲觀)祀奉太后的本命元辰神,此後北京就有了祭祀本命元辰神的「順星」習俗。因為 太歲 神與本命神在後來融合在一起了,於是清代以後就變成祭祀 太歲 神。由於太后的生辰是正月初八,因此往後北京的順星和其他地方的攝太歲,最初都在正月初八舉行。

南:大約宋代以後,江南風水大盛,「鎮宅」的觀念很普及,而 太歲 則被認為是會帶來凶煞的神祇,因此如果房子的座向不好、或者隨著流年變遷造成風水困厄,就可以使用 太歲 鎮宅符來鎮煞、改變風水。後來這種安奉 太歲 鎮宅符的習俗,漸漸變成安奉 太歲 符,所以現在台灣、香港等地看到的 太歲 符,上面也都還有「鎮宅」的字樣。最後脫離原本的鎮宅因素,成為單純的消災解厄活動。

簡單說,華北的來源提供了民間廣泛祭祀道教的太歲神以及六十 太歲 神的由來,而江南的來源則直接促進了 攝太歲 的習俗。

「 攝太歲 」的方式

早期「 攝太歲 」相當簡易,要「 攝太歲 」的信徒,多於春節前後,以紅、黃色紙書上「本年太歲星君到此」或「本年 太歲 星君神位」或「一心敬奉 太歲 星君」之類字樣,貼在家中,晨昏焚香禮禱。年底送神日時,祭拜一番,將太歲紙條撕下,與紙錢、紙馬一同焚化,「送神上天」。儀式繁複化以後,簡便的紙條也演變出各種專門的太歲符咒、牌位甚至神像。

今日社會型態變遷,信徒無法配合每日晨昏與節慶的諸多祭禱,多半繳納一定費用,將「 攝太歲 」的祭祀活動,委由寺廟代為舉行祭祀活動,久而久之,也就遺忘「 攝太歲 」活動,原本是可以在家自己舉行的。

自1995年開始,台灣各地寺廟開始流行起為信徒 攝太歲 ,而在此之前 攝太歲 在台灣並不盛行,但如今則與中國大陸、港澳等華人世界一樣,到處都有收取香火錢,幫人 攝太歲 的寺廟或道堂。在台灣,幾乎各大寺廟都提供信徒 攝太歲 ,並收取寄付金;而香港人多會到圓玄學院、蓬瀛仙館或雲泉仙館的 太歲 殿 攝太歲 。

在道教中,斗姥元君即眾星之母,台灣道教、台灣民間信仰中,祭拜 太歲 星君等諸星辰者,多半先禮斗姥,這種傳統是從北京白雲觀流傳出來的,原本是道教全真道龍門派的作法,後來則廣為流行於台灣與香港。

在家「 攝太歲 」

以下提供在家 攝太歲 之法:
攝太歲 步驟1.到道教廟宇宮壇、金紙店購買或索取,也可由農民曆所附贈、或網路下載「 太歲 符」,並填上欲攝太歲者之身分資料,通常是姓名、籍貫、生辰、地址。
攝太歲 步驟 2.在農曆正月初九天公生日或正月十五元宵節,以祭祀一般家中神明的方式祭祀。
攝太歲 步驟 3.祭祀時有一段祭辭:

攝太歲 簡易版:
拜請太歲星君到此安鎮合家平安大降吉祥。

攝太歲 進階版:
七星五雷護兩旁,
六甲神將到宮前,
六丁神兵守後營,
天官賜福神共降,
招財進寶聚當時,
弟子一心三拜佛,
拜請太歲星君保安寧,
鎮宅光明人尊敬,
合家平安萬事興,
太歲星君降來臨,
急急如律令,急急如律令!

攝太歲 步驟 4.供奉於廳堂(或佛祖漆)清淨之處,平日晨、昏與奉神、祭祖一樣祭祀。每遇朔望,逢年過節,如祭祀神明,均須一併祭拜太歲。
攝太歲 步驟 5.在農曆七月十九日 太歲 誕辰日,多加祭祀一次。
攝太歲 步驟 6.農曆十二月廿四日送神日,眾神返回天庭述職,於此日祭祀太歲,感謝其一年庇佑。並與紙錢及紙馬或紙鶴等交通工具一同,燒掉 太歲 符,請 太歲 歸天。

keyword: 攝太歲

▼攝太歲 相關影片:
 

 
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|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- Premium Blogger Themes | Facebook Themes